励行计划 | 经典透析:《妖猫传》文化与意境的对外传递
澳门新葡萄新京5303游戏特色励行计划旨在顺应教育4.0, 让学生更加自主地进行团队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现自我,关心他人,关心群体,关爱社会。2019年9月23日推出励行计划以来,收到了书院同学的广泛关注。澳门新葡萄新京5303游戏特色励行计划小组(电影赏析主题)此次带来了关于《妖猫传》的探讨、分析。
相信通过前三期的经典透析,大家已大概了解了一些以西方视角诠释中国文化的利弊。俗话说的好:靠人不如靠己。想要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与其指望西方制片人对中国文化进行更深入的挖掘,不如鼓励更多国内制片人做出更好的作品并加以输出。因此,热爱中国文化的同学们希望在接下来的几期探讨中把目光转向一些国产影片,与大家一同分析当前国产影片中已有的优势和待改进的不足。
本期我们为大家带来的影片是:《妖猫传》
影片简介
电影名:《妖猫传》
地区:中国,日本
年份:2017
导演:陈凯歌
载体选择:奇观电影(古装)
电影改编自日本魔幻系列小说《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讲述了大唐诗人白居易与自日本东渡而来的沙门空海以妖猫为切口,通过遣唐使阿部仲麻吕的日记,逐步揭开帝妃之恋背后的幻术手腕的故事。影片于2017年12月22日在中国上映,并于2018年2月24日在日本上映,获得第十七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电影摄影奖。
视觉审美
改编自魔幻小说的《妖猫传》,无论是从人物设定、情节设置还是画面布置上看,都充满奇幻色彩。当故事揭秘至三十年前为贵妃庆生的极乐之宴时,影片的奇幻色彩可谓是达到了巅峰——
在视觉上,花萼相辉楼中如梦如幻的宴乐场景可以算是影片中最能触动观众的部分之一。观众对电影总体的评价见仁见智,对于奇观画面的赏心悦目程度却能达成共识。
在视觉审美这方面,作为奇观电影的《妖猫传》无疑是成功的。正像张艺谋曾经说过的:“过了几年后,说你想起哪一部电影,你肯定把整个电影的故事都忘了。但你永远记住的,可能就是几秒钟的画面……你会记住那些颜色。”
确实如此。虽然让所有观众都能把影片内核内化成自己的思考的确是一个太过分的雄心壮志,但是如果能让观众一提起《妖猫传》就能想起极乐之宴上贵妃的回眸、抑或是幻术中花树下的倩影,我们也不能不承认这是一种巨大的成功。
题材的选择与全新诠释
描绘大唐盛世的影视作品不胜枚举,然而《妖猫传》却能做到不落俗套。除了原文本异质性这一原因外,另有其独特的题材选择。细究影片题材,不难发现本片的表现题材其实可以归结为中国文化中常说到的“自古红颜多薄命”。
马嵬冷坡之上,时代的华美表象分崩离析。千军万马在呼喝中奔腾而过,只留静静睡去的贵妃和她曾经被许诺下的连理之恋,成为了盛世王朝的殉葬品。
《妖猫传》所要启示观众思考的内容之一,便是倾世红颜与时代陨落之间的联系:绝世容颜之下,是身为人妃的多舛情路,是玄宗极乐之乐中的头等悲剧。正如阿部所说:“强盛时,她是帝国的象征;危难时,大唐将不再需要她。”杨玉环从来都是帝国雍容的附属品,所以最后的最后,也只能成为被无情抛却的缓兵之计。更妙的是,导演对于“红颜悲剧”的解构除了能从“个人与时代”的角度来解读,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来看也具有其独特的分析价值。导演陈凯歌曾毫不避讳地称,自己是一名“女权主义者”。
前文已说过,许多深宫佳人在和平时期是盛世的符号,皇帝的宠爱标示着她们的地位(其中亦有向夷狄炫耀之意)。
然而这样的宠爱也不过是某种政治符号,而不是真正的对女性的尊崇。一旦发生战乱,这些女性就会成为政治和权谋的牺牲品。于是,带有“女性主义”关怀的陈凯歌有意将杨玉环设置为电影核心人物,对于其他人物的塑造都围绕着杨贵妃展开。陈凯歌有意识地给杨贵妃这一角色赋予了相当强的人格特质。尽管电影并没有用大量篇幅来直接表现对于贵妃人格的提纯与拔高,我们仍然能从贵妃出场的寥寥几个片段中窥见其身上被赋予的“母性”和“神性”这两种完美特质:
对同样身为孤儿的白龙施以善意
对李白的狷狂不以为忤,反而不吝赞赏
对阿部的倾慕温柔以待,却不动摇自己的情感
甚至在面对李隆基的背叛、欺骗和伤害时,她仍然不改自身对于爱情价值的判断。
杨贵妃在不同男人眼中的形象和她自身的传达大大丰富了这一角色。在这样的镜头叙述下,女性不再是围绕着个体生命权力进行抗争的“受害者”,而是成为了可以救赎男性的拯救者。
综上,不难看出,《妖猫传》对于“红颜悲剧”这一中国文化传统题材的诠释,堪称旧瓶装新酒。单是同古代文人一般诵诗感慨“红颜薄命”以表现中国文化特质,只难求传播和解读价值上的新颖和超越。以当代的解读视角来诠释传统文化中的意象和元素、并将新的感想投诸银幕,方不失为一种不落窠臼的表现手段。
叙事困境&共情困境
那么,在奇观效应和题材选择两方面都十分出彩的《妖猫传》,其票房表现究竟如何?2017年末,《妖猫传》最终以5.3亿票房、猫眼7.4、豆瓣6,9的评分,中规中矩地结束了自己的贺岁大片之旅。“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2017贺岁档调查”结果显示,普通观众对电影整体评价也很一般。
这部酝酿经年、班底豪华、成本巨大、在上映前500天即开始宣传的“东方奇幻史诗”,除“视觉效果惊艳”外,在大众口碑中的肯定性共识并不太多。不过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专业观众对于《妖猫传》的各项指标评分都要亮眼。在专业观众眼中,影片在“类型创作”、“演员表演”、“情绪情感感染力”、“思想情感深广度”等方面都具有鉴赏价值。普通观众与专业观众之间的鉴赏分歧,对中国电影、特别是一些不走寻常路的电影而言,并不鲜见。然而,依循类型片理念制作的《妖猫传》,无疑承载更大的商业诉求和更高的被赏识期待。那么,类型鲜明、气韵生动、制作精美的诚意之作为何只得到差强人意的传播效果?从叙事的核心——叙事和情感两个方面做出分析,也许可以破解《妖猫传》传播困境的谜题。
首先,影片上映后,许多评论皆以“探案推理”界定其主干剧情,虽然表述方式各有不同,但几乎一致地指认:叙事的断裂和观影的不畅。这个问题的实质就在于对影片叙事模式的归结。
的确,《妖猫传》未能呈现出福尔摩斯探案式的抽丝剥茧和缜密推理,因其真正的情节驱动模式不是“探案推理”。作为一部改编自日本魔幻小说的电影,除了奇幻和史诗,影片中另一个被融入却未被言明的叙事类型是日式“怨灵复仇”:心有不甘的怨灵危害人间,通过频频制造杀戮引导人们去发现曾经的惨剧或冤屈,以求报复、复生或解脱。这一叙事模式的重点本就不在对破案过程的展现,而是在怨灵的引导下去发现残酷骇人的真相。
仅从“怨灵复仇”的模式来看,《妖猫传》的类型叙事基本是完整的,但为何被指责为简单粗暴、断裂失焦?原因其实可以归结为:《妖猫传》只是借助“怨灵复仇”这一神秘、惊悚但视角较为单一的经典叙事套路,去呈现另一个更为开阔、深远、宏大的史诗故事,而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叙事类型的抵牾和消解、从而导致叙事的断裂。
“怨灵复仇”这一主干情节不仅承担了复仇的妖猫、冤死的美人、自私的帝王、愧疚的知情人、无辜的卷入者等功能性角色,还要为导演对盛唐气象、安史之乱、马嵬兵变等历史场景的想象型塑造留出足够的展示空间,导致主线叙事因此断裂、松散。
再加上前后两部分的隐喻式设计,以及前惊悚、后咏叹的杂糅叙事氛围,让大部分必须依赖情节去体验和理解的观众失去了方向感最终除了可以直接感知的“视觉效果惊艳”这一共识,《妖猫传》的观影评价形成了两极化的撕裂:喜欢的人不断解析,从史诗叙事中体味作者的思考和情怀;不喜欢的人被叙事断裂所困,苛责导演想说的太多,以致伤害了影片的娱乐体验。
电影娱乐体验的来源主要包括空间上的视觉效果、时间上的情节牵引以及情感上的移情共鸣。如果说《妖猫传》在嫁接史诗与“怨灵复仇”时出现的类型抵牾和消解影响了观众对情节的理解和投入,那么影片表达的诗人哀伤、僧侣悲悯、美人苍凉、赤子愤怒、圣者愧悔则汇聚成了一场情感的交响乐,大气磅礴而深不可测。这已经不再是情感的娱乐,而是一门情感的学问。如果缺乏相关审美经验,实难敲开体验之门。
作为大唐荣耀与政治牺牲品的皇室贵妃、真挚浪漫又饱受创作折磨的天才诗人、睿智悲悯却不得解脱的修行僧侣,还有两位为情所困的俊美少年兼幻术大师——这些高高在上的人物的爱恨情仇、悲喜苦乐对许多观众而言过于精英化、理念化,导致曲高和寡、移情困难——毕竟凡人不会为天神落泪。
艺术作品往往表现与大众亲近的情感时才会收到普遍的赏识。与广大观众群体的沟通不是仅靠几个当红明星的加入就可以兼顾的,对他们情感困境的悉心关照、用心揣摩才是正途。而陈凯歌虽然从《无极》开始就试图在创造作者风格与满足大众趣味之间实现双赢,但从《妖猫传》的表现来看,故事表达的核心——人物、情感、观点——依然停留在精英的视野与境界中,与时代精神、现实痛点等保持着距离。
《妖猫传》做足了走向海外的功夫——例如影片的片尾曲是一首由野田洋次郎作词曲的英文歌曲。然而,即使是作为第30届东京电影节的特别作品上映,《妖猫传》仍然只在日本收获了平淡甚至有些负面的评价——其在日本主要评分网站filmarks和雅虎电影分别只获得3分和2.86分(满分5分)。那么,为何在影片文化的所属国之一日本,《妖猫传》却不太吃香呢?
客观来说,由于一些历史原因,日本观众对于许多基于中国历史文本进行改编的影视作品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陌生,而这也使得当前中国文化输出在同为东亚文化圈的日本推进时并不像在西方世界推进时那么困难。因此,与其将招致此种境遇的原因归结为中日之间的文化隔阂,葫芦娃们认为更主要的导火索存在于《妖猫传》在日本的宣传策略之中。
《妖猫传》引入日本时,片名为《空海——美丽的王妃之谜》,海报也是以空海为核心。日本观众带着看空海的惯性思维走进影院,但全片却是以妖猫与贵妃为主展开,空海只是一个嘴角一直挂着微笑、似神秘莫测又世俗平凡的推理者。这种落差感使日本人民感觉受到了欺骗。同时,因是改编自日本小说,日本观众观影时或会不自觉地将影片与原小说进行比较,由此便有了“与原作不符,但没有超越原作”的评价。
综上,使《妖猫传》陷入尴尬处境的两大“困境”,归结来说,是影片所要表述的内容过于丰富且深邃,以至于偏向“精英化”,因而不易在大众群体内部推广。这一点不仅是影片对外传播的障碍,甚至会极大影响影片在国内的口碑。那么这就为其他的创作者提供了前车之鉴:要想拍出叫好又叫座乃至于有对外输出潜力的电影,切忌把整部电影拍成个人“精英情怀”的堆砌。另外一点,看似略显表面,实际上在影片的对外推广中是很重要的一环:电影的宣发策略。葫芦娃们在之后的推送中还会详细说说中国电影对外输出的宣发困境,敬请期待。
*本文转载自“葫芦娃说电影”微信公众号
【文】本期主编:贾盈轩 (19级澳门新葡萄新京5303游戏特色)
【排版】崔竞匀 (18级澳门新葡萄新京5303游戏特色 )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