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新葡萄新京夜话 | 第三十四期:如何培养审美
期中刚刚结束,同学们终于得闲喘一口气,抬头看看天边晚霞,似乎都美艳梦幻了不少。这样一个颇为闲适的周四夜晚,澳门新葡萄新京夜话邀请到了现任深圳雅昌艺术图书馆陈俊馆长,与我们分享审美眼光之下,艺术世界、学习生活的万千精彩。
“设身处地”谈审美
首先,陈馆长向我们展示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丹铎神庙的照片。在陈馆长的引导下,我们注意到,这座被“请”进展馆的古老建筑在巨大的现代化玻璃窗前十分违和,显示出一种“游子般的割裂感”。相比之下,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阴雨天里的苏州园林却能带给欣赏者更加立体直观的感受。为此,陈馆长解释道,这就是“设身处地”才能够培养审美的道理。
审美在校园
“没有艺术与生活,艺术就是生活”。陈馆长接着带我们从艺术世界回到了大学生活。通过简略介绍自己在北京大学的求学经历,陈馆长告诉我们,要培养审美,就要“学会如何观察,意识到一切事物都与其他事物互相关联”。而我们的学习生活也正应如此。学习“网状知识”、做到“知识互联”非常必要,这恰好也与我们“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的办学理念相符合。
审美是一种观察力
回溯史前艺术,陈馆长讲到了岩洞中的壁画。其中所绘公牛栩栩如生,正是绘者观察生活的成果,其影响延续千年;另有莫奈的系列画《干草垛》和《里昂大教堂》,面对同一对象,莫奈能够敏锐地捕捉到细微光影变化,并将之表现在画布上。“对事物的观察不断加深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
独立思考个人趣味与共情能力
接下来的一件艺术作品照片引发了同学们惊讶的窃窃私语,一个白色小便器。陈馆长解释说,审美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而“艺术不在于艺术本身,而在于我们对它的关注”。另外,审美是人性化的,而人性体现在移情、共情能力。由此,陈馆长也谈到了人类与机器如何区分、自然人和仿生人何为真实的问题。
如何培养审美能力
通过之前讨论,我们了解到,审美是很好的工具,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感受艺术的慰藉。那么究竟该如何培养审美呢?正如讲座开头所说,最重要的就是设身处地、感同身受,要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创造出有趣事物的前提,是对一些事物感兴趣。”多数人对达芬奇的认识仅限于“他是一位伟大画家”,但其实,达芬奇一生仅留下了不到20幅画作,比起画家,他更是一位艺术家,所留下的一万三千页手稿,涵盖学科极其广泛,至今仍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陈馆长启发我们,在大学生活中,我们需要的是勇于尝试,不断试错,去寻找自己的风格和兴趣所在。
最后,陈馆长向我们推荐了《十九札》、《像艺术家一样思考》、《艺术的故事》等书目,鼓励我们继续体会审美的魅力,用审美的眼光感受多彩的艺术世界和学习生活。
活动感想
讲座推送一出,我就被吸引了。这次请到了雅昌图书馆馆长,陈俊老师。老师非常非常用心。讲座中提到审美,提到移情。若让去年此时的我来听,未必有如此体会。可现在听到这些词的我,就如同鱼游进水。所谓好奇,创作,大概是不断从寻常平凡里发现神圣。把一个客体和世界联系起来。把这个客体激荡起的自己的情感情绪,与脑海中其他大陆联系起来。
老师还提到了对书店未来发展的想法。她说书店对书籍的分类将会越来越重要。这个观点让我十分触动!我们漫无目的地找书过程,就是寻宝。书店需要把关联领域的这些书一起摆放,让喜欢这个领域的人总有新的发现。
我喜欢这个讲座。是一场圆满的精神交流。
——2018级 王伊依 祥波书院
假如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是值得信任的话,那么它就是艺术。感谢陈俊馆长的讲解与分享,让我对审美与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陶醉在今晚美的海洋中,惊叹于米开朗琪罗的穹顶画,艳羡于达芬奇天才般的艺术天赋。问答环节时陈馆长的回答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现阶段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无妨,希望我们能够从各个领域拓展兴趣,用特长与能力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在自己的世界中闪闪发光。愿我们成为任何我们想成为的人!
——2020级 张馨月 澳门新葡萄新京5303游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