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新葡萄新京问道 | 第二十一期:漫溯越剧风韵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秉持全人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致力于培育兼具中华文化与国际视野、具备独立思辨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书院秉承大学的育人理念,希望通过“澳门新葡萄新京问道”活动打破学院和专业的界限,将不同学科和文化背景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寻源问道,朋辈一同成长。2023年3月13日晚,澳门新葡萄新京问道第二十一期活动邀请到了上海越剧院的著名艺术家们,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精彩纷呈的越剧视听盛宴。

活动伊始,上海越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王柔桑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知识渊博,生动活泼的越剧小课堂。王老师首先介绍了越剧的历史,包括唱腔、表演、服饰、舞美的变迁与发展。之后即兴表演了“落地唱书”,唱腔一起,全场观众无不被吸引。随后王老师介绍了越剧十姐妹和越剧的纷呈流派,包括小生、花旦、老生等。在分享的期间,王老师积极与观众互动,惟妙惟肖地模仿了尹派、范派、陆派、毕派等,让观众对越剧的流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之后,王老师也为观众进一步科普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越剧经典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和《祥林嫂》。

接下来的经典片段清唱与彩唱环节将活动推向了高潮。首先,盛舒扬老师为大家献上经典唱段——《梁山伯与祝英台 · 我家有个小九妹》。在盛老师婉转美妙的歌声中,我们仿佛见到了小九妹可爱讨喜的模样。随后,孙嘉蔚和陈栏芳老师穿戴上专业的越剧表演服装,精彩演绎了《红楼梦》经典片段——《读西厢》。柔美婉约的越韵,姿态优美的表演,一颦一蹙间,黛玉和宝玉的形象跃然纸上。在场的观众无不沉浸在越剧神秘美丽的世界。随后,观众们纷纷上台尝试学习越剧基础的步伐与动作,艺术家老师们的悉心指导更拉近了大家与越剧的距离。

活动接近尾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朱世平教授分享了他年少时和越剧的不解之缘,表达了对越剧的欣赏与钟情。朱教授也希望同学们多多接触中国传统文化,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陶冶情操。随后,同学和观众们也提出了许多问题,王柔桑老师运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引经据典,一一回答。活动最后,大家合照留念这一珍贵美好的时刻。

本期澳门新葡萄新京问道,我们一同体验了越剧的灵秀美韵,在唱词和表演中梦回江南,感受百年文化的魅力。即使年龄、性别亦或是人生阅历有所不同,大家都能感受到越剧的魅力。越剧灵韵,艺沁人心。尽管我们身处快节奏时代,我们依然可以在璀璨生辉的中华传统精粹中寻找灵魂栖身之所,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
